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1577 | 回復數(shù):0
國內尿素價格經歷了8月中旬的下跌后,上周出現(xiàn)了強勁的反彈。市場的這一表現(xiàn)驗證了筆者此前的分析:尿素價格的下跌不是調控的結果,而是需求暫時中斷造成的。因此,筆者判斷,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xiàn)在磷肥市場上。 國家發(fā)改委新聞發(fā)言人此前在談到化肥價格調控時強調要長短結合、綜合施策。要把這個思路變成政策措施,不外乎增加供應和抑制出口兩種手段。 增加供應面臨著天然氣、煤炭、硫黃、磷礦石等原材料緊張的困難,且會陷入越增加化肥供應量、原材料價格越上漲、化肥價格越控制不住的惡性循環(huán)。此外,后期環(huán)保限產、能耗雙控等因素很可能形成新的減產,政策協(xié)調難度極大。因此,指望增加供應來抑制化肥價格具有不可控性。 今年前7個月,中國化肥出口總量同比增長39.7%,國內化肥價格上漲是典型的外部拉動性上漲。在化肥增產面臨一系列困難的情況下,調控價格最可靠的手段是減少出口�?刂苹食隹诘姆绞讲煌夂�3種:約談、限制集港和出口加稅。約談已經證明是無效的,我們重點討論其它兩種限制出口的方式。 限制集港可以徹底阻斷化肥出口的可能,是保供最有效的方式。但因為信息不透明,容易造成市場的混亂。因此,此辦法只適合在緊急情況下采用。 在限制集港不能作為常態(tài)化調控手段的情況下,只能把出口加稅作為調控的主要手段。雖然加稅可能造成國際市場化肥價格水漲船高,出口量并不會因此減少,但可以保證國內化肥價格低于國際價格。 如果把平均出口關稅定在15%左右的水平,按照全年化肥出口4000萬噸算,全年的化肥出口關稅收入可達120億元。用這120億元的關稅收入來補貼國內化肥的生產和進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國內的化肥價格。 目前,農產品價格不具備進一步上漲的條件,國家調控物價水平的要求也不允許糧價進一步上漲,因此,必須靠抑制化肥價格的過快上漲、降低農民的種糧成本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而在目前情況下,出口征稅是比較有效的手段。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