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3493 | 回復數:0
近期受長三角等地陸續(xù)出現的H7N9禽流感病例影響,禽類價格暴跌,市場無人問津,產業(yè)深度虧損。安徽省、浙江省及寧波市陸續(xù)出臺政策,扶持涉禽的相關企業(yè)及養(yǎng)殖戶等。如寧波出臺的政策中,政府將出資為品質優(yōu)良的“雞鴨鵝”發(fā)放 “生活津貼”,以“保種”的方式避免后市禽類價格暴漲。 殺雞不忘“保卵”,這是未雨綢繆之策。據介紹,目前寧波雖然沒有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但當地活禽已近乎“零交易”。一些養(yǎng)殖戶無力自救,開始廢棄種蛋、終止禽苗養(yǎng)殖。寧波緊急出臺的這項政策提出,對經認定的種禽場和特有的優(yōu)質種禽,每只種雞(鴨)每月補助5元,種鵝補助10元。 一個淺顯的常識是,沒有雞蛋,就沒有雞苗,接著就沒有種雞,如此惡性循環(huán)令產業(yè)前景堪憂。據預測,疫情過后禽類產品可能面臨一輪暴跌后的暴漲,成為抬升物價的推手。從孵化到成雞需要一定周期,中間的市場空白如何填補,則完全取決于當下的決策。 從南京出臺“全城殺雞令”,到浙江湖州7000只活禽被撲殺,每一份疫情報告,就是當地雞鴨、鴿子的“死亡通知單”。這樣的“通緝令”甚至波及一些未發(fā)現病例的地區(qū),廣東一肉鴿基地就在幾天內填埋了12萬只乳鴿。疫情仍在持續(xù),不排除一些地區(qū)由于過度警覺,“錯殺”無辜禽類。 我們無法對飛鳥、野生禽類下手,就把屠刀瞄向了可“束手就擒”的家禽。人類的恐慌使禽類屢遭“連坐”,甚至被“趕盡殺絕”,雖然它們可能根本無害。因此,我們應在高度警覺與理性判斷之間作出權衡。否則,今天的行為說不定成為明天的笑話。 為避免更多的“錯殺”,是否可以對規(guī)范化養(yǎng)殖場中檢驗合格的禽類,由政府或相關企業(yè)實行保護價收購,禽肉屠宰后冷凍儲存。如此既可以避免這一基礎產業(yè)“內傷”過重,又為后期市場調控埋下伏筆,同時避免大量社會資源“恐慌性浪費”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