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只是食品品類中的一個子品類,因其特殊的產品屬性和供應鏈需求而在運營方式上和普通的食品有很大差異,在零售業(yè)的所有產品中,食品是對質量、存儲、運輸條件要求較高的商品,因其和人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食品電商的發(fā)展已相對成熟。一號店、中糧我買網都是食品類電商的先行者,而農業(yè)電商真正興起則是在2013年。綜合類、垂直類的食品電商因主營產品存在較大差異,使其在運營模式上出現分化,但是也在向同質化的趨勢發(fā)展。 除了中糧我買網、一號店外,以本來生活網、沱沱工社等為代表的農產品電商迅速崛起,之所以將后兩者作為農產品電商的代表,主要原因是其主營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生鮮,雖然二者的網站也銷售其他產品,如母嬰、糧油、休閑食品等,但是平臺本身將農產品作為戰(zhàn)略武器,以實現和其他綜合平臺的差異化。在經歷了一年多的醞釀期之后,農產品電商的概念逐漸被市場認知和接受,越來越多的企業(yè)看到了農產品的商機,紛紛搶灘電商平臺,除了電商企業(yè)外,農產品的生產者、傳統(tǒng)的農產品零售商等也紛紛搭上電商的順風車,以戰(zhàn)略合作、品牌入駐等多種形式與電商企業(yè)開展合作;沱沱工社、本來生活網等垂直類農產品點撒很難過平臺的模式也不斷被模仿和創(chuàng)新,導致農業(yè)電商已經出現同質化的趨勢。 多家農產品電商平臺涉及的產品雖有差異,但是在農產品的運作上基本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產地直供,此方式主要是實現了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的直接供應,無需經過過多的加工環(huán)節(jié),意在保持產品的原有特色;二是定期宅配,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規(guī)劃相應的農產品清單,組合成一個產品包,消費者購買產品包后,定期向消費者供應產品,和周期購模式相類似。三是“地主計劃”,農產品電商企業(yè)選取種植土地,經過技術上的改造,使其符合有機等要求,消費者購買相應土地的使用權后,可自行在土地上種植相應產品,產品的使用權歸消費者所有,企業(yè)提供日常的維護服務等; 在以上三種模式中,第一和第三是具有排他性的,但這種排他性是相對的,任何一家農業(yè)電商企業(yè)都不可能取得同一區(qū)域內的全部產品的供應權,所以,以上的所有模式都是可以被模仿的。京東近期與多家北京周邊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簽署合作協議進行圈地,旨在提升在農產品領域的話語權。其他電商如我買網、一號店、沱沱工社等都圍繞著生鮮、產地直供、“地主計劃”等開展了競爭。 農產品足夠豐富,也是電商應該快速進入的領域,只是在運營模式上要積極探索差異化的路徑,在各家企業(yè)逐步同質化、供應鏈都不成熟的背景下,價格將成為接下來競爭的主要方式;對于新進入者來說,在價格屠刀面前已經沒有很強的競爭優(yōu)勢了,只有在產品的設計上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獲得發(fā)展的空間。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