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衣劑≠拌種劑,別再不懂裝懂!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4117 | 回復數:0

農中仁者 發(fā)表于: 2017-9-8 19:0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種子處理劑分為3種:拌種劑、浸種劑、種衣劑
種衣劑是由農藥原藥(殺蟲劑、殺菌劑、激素和種肥等)、緩釋劑、成膜劑、潤濕劑、分散劑、滲透劑和其它助劑經過先進工藝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經稀釋后包覆于種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和通透性保護膜農藥制劑。
拌種劑和浸種劑屬于田間施藥的一種方式,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在播種前農民根據防治的需要用固體農藥或者用含有農藥的水溶液來處理種子,它是一種傳統的、田頭的作物保護的方法之一。

而種衣劑區(qū)別于其他種子處理劑的一個最大特征是它的成膜性。
種衣劑是在拌種劑和浸種劑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最大優(yōu)點是在植物種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強度的衣膜(或保護層),我們把具有這種功能的藥劑稱之為種衣劑。
一般包衣種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內不需再施農藥,且用藥量僅為田間施藥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稱為最節(jié)約用藥的農藥新劑型。
很顯然,與前兩種種子處理的方式相比,種子包衣能適合現代化大農業(yè)的需要,它有利于區(qū)域性的綜合防治,也有利于區(qū)域性的良種推廣和統一供種。
在實際應用上,老百姓往往分不清種衣劑和拌種劑,通常把它們都稱之為“拌種劑”,它們雖然都作為種子處理使用,但種衣劑≠拌種劑。

種衣劑和拌種劑的區(qū)別
種衣劑的組成:
活性物質+成膜劑+其它助劑(分散劑、滲透劑、流變添加劑、防凍劑、消泡劑等)+填料+輔助成份(微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保水劑、供氧劑等)+警戒色
拌種劑的組成:
活性物質+溶劑+輔料(染料等)
活性物質是種衣劑的主配方,是病蟲害防治功能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它包括殺菌劑、殺蟲劑、殺線蟲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以及相應的保護劑,微量元素等。
但種衣劑配方所選用的農藥活性物質有著特殊的要求,如:a.不能影響種子的活性;b.在土壤中必須穩(wěn)定;c.原藥的酸堿度必須保持基本是中性;d.對環(huán)境和土壤不產生嚴重的污染;e.殘效期適中等等。
我國最早主要使用的藥物有多菌靈、福美雙、萎銹靈、苯菌靈、甲霜靈等,殺蟲劑主要有克百威、甲拌靈等。
隨著高效和超高效農藥的問世,上述傳統農藥從90年代起正在逐步的從種衣劑配方中被淘汰。而代之以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咯菌腈、滅菌唑、吡蟲啉、七氟菊酯、氟蟲腈、噻蟲嗪等。
成膜材料是種衣劑的一個關鍵成份,它必須在種子外表形成一層衣膜,具有透氣透水的功能和一定的強度,但又不被水份所溶解,隨著種子的發(fā)芽、生長而逐步的降解,它是一種特殊的高分子復合材料。
上述輔助成份中微肥主要以特殊形態(tài)的鋅、硼、錳、銅以及少量稀有元素為主。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根據植物需要,經常選用的是多效唑、烯效唑、縮節(jié)胺、生根劑、種子萌發(fā)促進劑等。
警戒色實際上是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表明這些種子是用藥劑處理過的,不能用來食用和作飼料。
但是,我們農民長期以來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觀念,認為種衣劑顏色越深、刺激的味道越大,藥效越高。這種觀念導致的后果非常嚴重。
使用種衣劑應注意以下安全問題:
①藥肥復合型的種衣劑有些品種也具有較強的毒性,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
②種衣劑為固定型號,除個別產品注明要加水稀釋外,一般不能加水,更不能添加其他藥肥。
③種子包衣后一般要存放2周以上,讓藥膜充分固化后再使用,以免藥膜脫離,影響藥效。
④藥肥型種衣劑不能與除草劑敵稗同時使用,要有一定的間隔期,否則容易發(fā)生藥害或降低種衣劑效果。
⑤生物型種衣劑不能與含鉛物質及鏈霉素等醫(yī)用殺菌藥劑混用?膳c一般農藥、化肥、激素等混合使用,但最好在使用前做試驗。
⑥包衣種子播前無須再經藥劑拌種或浸種。
⑦凡含有呋喃丹的各種型號種衣劑,都不能在瓜果、蔬菜上應用,尤其是不能在葉、芽類的蔬菜上應用,也不能將它稀釋作水劑噴施。
⑧包裝容器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⑨禁止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出的苗喂牲畜。
⑩在田間發(fā)現有死蟲、死鳥等應集中深埋,防止家禽、家畜誤食發(fā)生二次中毒。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