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3654 | 回復數:0
|
有關種糧大戶由于經營虧損“毀約棄耕”,引起了社會關注。山東、安徽、陜西、黑龍江等地部分糧食主產區(qū),種糧大戶有的正調整結構,減少糧食種植面積。有的干脆退租土地?陀^來看,這種現象并非新鮮事,更像是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中的“陣痛”。 退租熱潮仍在持續(xù)! 流轉土地一畝租金800至1000元;化肥、種子、農藥每畝500多元;農機具、人工等每畝500元。平均一畝地的投入超過1800。夏秋兩季的收入合計1464元,一畝土地的虧損就已經超過360元了,咋能不賠錢呢?——土地流轉經營大戶,95%以上都賠錢,是土地盲目流轉的問題,還是經營不善問題,或是政策不落實的問題?土地流轉的初衷是開展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一家一戶效益不高,社會化程度低,抗市場風險弱等問題,本來是一件好事,也是發(fā)展方向。但是,從這幾年土地流轉的實踐看,卻是問題成堆,許多流轉戶嚴重虧本甚至傾家蕩產,嚴重挫傷了農民積極性。 土地流轉,沒有合理規(guī)劃、布局,到處都在盲目搞流轉土地。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轉政策,缺乏科學依據和規(guī)范,而流轉程序也如同兒戲,只要流轉雙方同意,鄉(xiāng)鎮(zhèn)政府給你發(fā)張表,回去一填就完事了。 此外,國家給予農業(yè)的政策優(yōu)惠和資金幫扶,流轉大戶大多沒有享受到;農業(yè)保險缺位,沒有起到保障作用;個別部門乃至村里在土地流轉中,把土地流轉戶當唐僧肉,要想拿到農業(yè)項目補貼,僅僅送點禮已經不行了,不送干股分紅或送小汽車,辦不成、拿不到;有一些領導,為了突出亮點、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等都造成土地流轉破產。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應當保持清醒頭腦,用理性的眼光審視“毀約棄耕”現象,在把握問題本質基礎上進行積極應對。 是市場規(guī)律下自然選擇的體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經濟主體從事經營活動時,都要依據成本收益作出市場決策。長期以來,由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持續(xù)上漲,導致種糧大戶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調研顯示,東北地區(qū)種糧大戶每畝成本超過800元,其中僅土地成本就500元。另據農業(yè)部“百鄉(xiāng)萬戶”河北調查組調研顯示,種糧大戶的每畝盈虧平衡點在420元,而多地土地成本在300元至800元不等?梢姡恋爻杀境蔀樘自诜N糧大戶頭上的一道“緊箍咒”。 當糧價下跌時,種糧大戶根據市場條件變化,縮小經營規(guī)模,調整種植結構,是從事糧食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新常態(tài)。當然,也有一些種糧大戶在土地流轉價格高位,盲目擴大經營規(guī)模,導致自然風險、契約風險與市場風險疊加,結果產生更大的損失,從而出現“毀約棄耕”現象,這也是市場自動調節(jié)的表現。與此同時,一些地區(qū)也有種糧大戶利用糧價和地租“雙降”之機選擇“逆勢接盤”。無論是糧價低點的退租退耕,還是地價低點的擴大規(guī)模,都是市場競爭條件下自然選擇的結果,是農民尋求最佳適度規(guī)模的必然過程。 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微觀主體的反映當前,我國農業(yè)農村發(fā)展進入新階段,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國內外價格倒掛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著力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可以說,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激活了市場,搞活了產業(yè)鏈,也促進了農業(yè)結構調整。受此影響,農民種植效益確實有所下滑,而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壓力更大。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對農業(yè)產業(yè)結構進行調整,也要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這些政策效應必然會傳導到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對于他們而言,“毀約棄耕”雖然是近兩年才出現的突出現象,但其背后反映的卻是對長期供需結構失衡和高成本不可持續(xù)的生產方式的調整與回應。 需要政府進行理性引導 “毀約棄耕”現象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要在把握“毀約棄耕”現象本質的基礎上,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積極應對,增強新型經營主體對種糧前景的信心。一方面,要繼續(xù)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糧食收儲制度,通過共享經營權,探索適度規(guī)模經營新模式,加快完善補貼、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等政策體系,加大培訓力度,為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發(fā)展把薪助火、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也要站好崗、值好班,充當守夜人,加大對工商資本的監(jiān)管力度,提升種糧大戶風險防范能力,完善踐信履約機制,妥善化解土地流轉糾紛,引導土地的規(guī)范、有序、可持續(xù)流轉。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