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兔子精 于 2012-7-16 10:47 編輯 淺談中國特色農業(yè)現代化道路 —— 關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理論分析與實踐總結 注明:本文主要內容寫于2008年,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當前中國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基本現狀 中國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基本現狀是眾所周知的,但其核心表現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方面: 1、雖具備集約化耕作的基本硬件條件,但仍是分散耕作的小農生產模式,因而生產效率低下,并存在相當的浪費、污染與安全問題。 目前,我國主要產糧地區(qū)的主要農活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只是在分散著干沒有實現集約化耕作而已。因而,從硬件條件看,我國開展集約化耕作所需的技術與機械都不是很大的問題,即使和發(fā)達國家相比有差距我們也有實力能在短期內迎頭趕上(目前我們之所以在技術與機械上落后于發(fā)達國家,其根源是缺乏需求拉動,即農民對于此缺乏需求,而并不是我們在技術上突破不了)。 由于沒有實現集約耕作,所以在農業(yè)生產中存在著機械、土地、種子、化肥和農藥等一系列的浪費現象,并且由于化肥、農藥等的過量使用還產生了農村地區(qū)的面源污染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等其它系列問題。 2、種地不賺錢,因而農民對種地不感興趣,農村青壯年已基本不種地,而是由老人和婦女在應付差事。 我國只有18億畝耕地,卻有9億多農民,農民的人均耕地面積非常少。在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條件下,人均2畝左右的耕地面積解決農民自己家庭的吃飯問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要靠種地致富卻是萬萬不能的(種經濟作物致富只能是很少一部分農民的事),所以農民對種地已不感興趣。 目前,在我國絕大部分農村地區(qū),農村青壯年都已經基本不再種地,地里的農活大都是由“3860部隊”(婦女和老人)在應付差事。 3、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與相關農資產品得不到有效推廣應用,因而糧食產量得不到持續(xù)地有效提高,未來存在糧食安全問題的潛在威脅。 凡是搞農業(yè)的人全都知道,目前在我國有太多的先進農業(yè)生產技術和農資產品得不到有效地推廣應用,許多人認為這一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傳統(tǒng)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線斷網破人散”所造成的。這種觀點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我們在這里可以斷言,即使是我們把這個體系再重新建立起來,其所起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就目前來看,產生農技推廣難這一問題的核心原因有三個:一是,有限的農技推廣人員面對的是缺乏組織的海量的農民,讓他們搞農技推廣就像是把幾塊小石子扔進汪洋大海之中,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來;二是,農民因為種地不賺錢而失去了對新技術和新產品關注的積極性;三是,農民對此“感不起”興趣,農民要想讓土地每畝增產一兩百斤的投入和產出不劃算——農民就那么幾畝地,每畝地增產一兩百斤加起來也沒有多少錢,但投入呢?種地是個系統(tǒng)而復雜的生產過程,而不是個簡單的消費過程,其中要涉及到種子、化肥、農藥、地膜、植保器械、耕作機械、灌溉機械與設施等產品、設備與設施,要涉及到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農業(yè)技術知識,要試驗、要觀察、要比較、要檢測、要化驗等等。而且,受歷史原因影響,我們的許多農民都是“大老粗”,讓他們學習掌握新技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技術和新產品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廣應用,糧食產量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持續(xù)提高。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肉、蛋、奶產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因而對于糧食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如果,我們糧食生產不能跟上這一發(fā)展步伐,那么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我們的糧食安全就會真的有可能出現大問題。 4、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國外資本威脅。 隨著國外資本對中國農資生產行業(yè)和農產品加工行業(yè)的不斷滲透,中國的農業(yè)安全問題也已經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雖然這一點已經引起了國家的相當重視,也開始采取一些措施,但卻都不能從系統(tǒng)上根本解決問題。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