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對于農資領域,發(fā)生了一件很大,也是很特別的事:央視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到了鄭州一家叫做安徽銀農進行了暗訪,并且從事了換標簽、擦瓶蓋該日期等工作!然后叫來了農業(yè)執(zhí)法,對安徽銀農進行了查封,從兩個倉庫里面,共計查處了126件貨,其實6個品規(guī)均未假貨,然后農業(yè)部門,公安部門并介入調查,截止今天,還沒有出現一個關于此次鄭州假農藥的定性! 其實出現這樣的事情,作為在農資行業(yè)里面混得人,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每年每個地方都會揪出一批這樣的企業(yè),每年每個地方也有關于這方面假農藥的傳聞,2012年5月,鄭州的農業(yè)執(zhí)法就采取了一回行動,也是同樣抓住了一批企業(yè),但是為什么這樣的企業(yè)屢禁屢犯呢?而且,為什么媒體曝光之后,這些企業(yè)照樣活的滋潤呢?其實大家應該思考下這個問題了! 目前,農資市場的監(jiān)管相對寬松,和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敏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今天和我們論壇的盟主聊天,他講,因為我前幾天在論壇上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次鄭州的假農藥事件,那個帖子在搜索引擎上表現效果非常好,每天將近有5-60人通過搜索“鄭州假農藥”,或者”假農藥 食品“這些關鍵詞進入論壇,說明很多市民已經通過了央視這個平臺關注到了假農藥的問題,他們不懂農藥,跟央視不懂農藥一樣,覺得假農藥會對食品帶來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其實,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假農藥受害者是辛勤的農民! 媒體不懂農藥,消費者不懂農藥,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年一次的曝光,曝光過后還是原樣!到底這次假農藥是誰之過呢?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是因為相關部門對于行業(yè)立法的嚴重滯后,里面有很多真空地帶,可以讓很多農資企業(yè)鉆漏洞!就拿現在滿天飛的山寨康寬來說,如果國家真的立法了,查處一瓶假康寬就按照假農藥去處理,看以后誰敢再弄些山寨的東西出來!其實,反過來想,監(jiān)管部門的縱容,直接導致了現在的國內農資企業(yè)的不思進取,國外有先進技術了,一窩蜂的都去山寨,這個時候,還有幾個農資企業(yè)還想著去自己搞研發(fā),去開發(fā)新的化合物? 這次鄭州假農藥誰之過?我想各位看官都明白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