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11125 | 回復數(shù):4
江湖打拼數(shù)十年 老農資各有歸宿 南方農村報記者 錢普貴 少年弟子江湖老。在農資界的“江湖”中,活躍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年過花甲,老驥伏櫪;也曾青春年少,卻已飽經風雨。如今,他們有的繼續(xù)堅守,有的卻尋求隱退。但畢竟浸淫江湖數(shù)十年,這一行業(yè)在他們心里,早已打下深刻烙印。 留守行業(yè)的老農資人,會遇到哪些沖擊與阻力?選擇隱退的,又有怎樣的選擇?南方農村報記者近日探訪了數(shù)位代表人物,請他們講述各自的風云往事,心路歷程。 歸宿之一:轉行 東莞市麻涌鎮(zhèn)的黃熾林,今年已滿61歲,號稱廣東“第一代農資經銷商”,在農資界已經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 黃熾林在行業(yè)中的經歷,配得上用“跌宕起伏”來形容。十多年前,他曾是幾個知名化肥企業(yè)的華南總代理,風光一時,不想?yún)s與廠家交惡,乃至被“甩”。曾經滄海難為水,一段時間內,他已難以找到更合適的代理產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服老的黃熾林在年近六旬之時毅然轉行,成為用于水產養(yǎng)殖的某酵素菌產品的廣東全省總代理,近年該產品銷量也在不斷攀升。 談及當初轉行的原因,黃熾林稱,如今化肥市場變化日新月異,競爭激烈,“迫使”他不得不轉。他認為,首先農資經銷渠道在變,以往復合肥企業(yè)以全省總代理為主。自2004年后,企業(yè)就開始選擇渠道下沉,以節(jié)約流通成本,加快資金周轉,省一級代理商逐漸失去優(yōu)勢。另外市場結構也在變化,以前是荔枝、香蕉用肥最多,現(xiàn)在已轉移到柑桔產區(qū),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他在柑桔產區(qū)缺少競爭優(yōu)勢。 此外,黃熾林還認為,目前土地越來越少,農資生意已不如以往好做。以東莞市麻涌鎮(zhèn)為例,耕地面積從6萬畝減少到如今的1萬多畝,農資零售店也由16家只有兩家。考慮到市場容量縮小,于是他干脆轉行進軍水產業(yè)。 點評:能夠像黃熾林一樣,在年近六旬的高齡果斷做出轉行決定,在另一番天地中重新打拼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不過,記者接觸到的大部分老農資人仍是精力充沛,雄心不已,有的選擇在家鄉(xiāng)經營一家士多店,有的搞一些小規(guī)模養(yǎng)殖,壓力小風險低,對經營了一輩子農資生意的他們來說,同樣也是一種轉行。 歸宿之二:堅守 跟黃熾林不同,與其年紀相仿的畢添勝,如今仍選擇堅守在農資行業(yè)中打拼。 作為廣州利田豐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添勝在農資界也已奮斗了十多年。他之前在花都區(qū)農業(yè)局農委上班,1996年后開始經營農藥批發(fā)生意,一直做到現(xiàn)在。 在最輝煌的那段時間,畢添勝一年的銷售額曾達1000多萬,但他如今卻也感嘆生意越發(fā)難做。他表示,花都周圍工業(yè)化進程加快,可用耕地一年比一年少,而且蔬菜價格上下起伏,菜農舍不得投入,農資利潤越來越低。另外競爭也愈發(fā)激烈,花都雅瑤鎮(zhèn)2005年只有2家農藥店,現(xiàn)在卻達到了15家以上,甚至一些只開一輛面包車,根本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的年輕人也在做農藥批發(fā)生意。 畢添勝說,由于兒子在外工作不愿意接手,他只能勉力維持。如果轉行或放棄,就有50%的貨款可能難收回,損失不小,因此可謂“騎虎難下”,只能繼續(xù)堅持。 同樣是堅守,潮汕農資經銷商王勝卻比畢添勝更為積極,今年剛滿60歲的他為人誠懇守信,在當?shù)卮矶鄠國外農藥產品,輝煌時期年銷售額接近2000萬。面對年輕一輩的沖擊,王勝充滿斗志,他表示自己勝在經驗豐富:“如今賣農藥拼的是服務,什么病用什么藥我一眼就看得出來,后生仔做不到我這么準確! 點評:仍然堅守的老農資人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無奈,一種是主動。對于無奈堅守的,其實不必為他們擔心,在市場經濟的規(guī)則中,任何人都是公平競爭。即便輸了,這些老江湖們也不會輸不起。而對于主動堅守的那部分人,更應該為他們叫好加油,面對市場的沖擊,面對年輕一輩的強勢競爭,年逾六旬的他們仍有著這樣的干勁與勇氣還不值得稱道嗎? 歸宿之三:隱退 不過,對于大多數(shù)歲數(shù)偏大的農資商來說,選擇隱退才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今年,羅定某農資店老板何清決定放手讓兒子接班,他對南方農村報記者表示,自己畢竟已經做了一輩子農資生意,苦于年歲已高,對市場上一些新的營銷技巧、推廣策略等心有余力不足,應該是讓后輩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據(jù)悉,早在1987年,何清便開始涉足化肥零售批發(fā)生意,1997年擴大經營規(guī)模,肥料年批發(fā)量過萬噸,在當?shù)匚痪忧傲小?/strong> 選擇讓兒子接班后,何清曾經也擔心年輕人在影響力,信譽度方面不及自己,但是年輕一代雷厲風行、大膽創(chuàng)新的風格卻更適應市場需求,他相信后輩定能順利接手。 年近六旬的高州農資商劉明今年也打算退出農資界,他表示,自己的身體狀況欠佳是讓他做出這一決定的首要原因。 “現(xiàn)在還是覺得身體健康最重要!眲⒚鲗δ戏睫r村報記者介紹,由于兒子在外面工作,不愿意回來接手,自己退休后只能將農資店轉讓出去。他還表示,以前只想著如何賣更多農藥賺更多錢,現(xiàn)在堅持在家鍛煉,身體日漸恢復,整個人的心境也變好了。 點評:劉明對記者說,農資市場早已經從賣方市場變?yōu)橘I方市場,更講究的是服務。如今自己年歲已高,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些,加上身體原因,只能放棄。這也是所有老一輩農資商面臨的普遍問題。其實換一個角度想,畢竟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到了這個年紀,該撤就撤了,還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 (文中部分農資商為化名) 網眼看農資 老農資為何無法做大做強? 雖然我接觸農資不算長,短短幾年時間,卻看到身邊的農資新銳突起,同時也目睹了許多老農資人的衰落。老農資人衰落的原因有很多,當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由于許多老農資人大都是從以前的供銷社或是生產資料等國有部門解體之后自立起來,他們的觀念都是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時候,態(tài)度有一定的消極性; 二、如果說觀念不能與日俱增,那么窩里斗是衰落重要原因。很多老農資店都是以周邊幾個村消費農民為主,拼命討好幾個有限農民,不惜降低利潤,請客等方式拉籠農民,從來沒有想把視野放闊,也不想從質量和服務下功夫,這樣很“慣壞”農民,從而盲目賒購,留下一大筆爛帳,自己的元氣大傷; 三、大家都知這些年的廠家如雨后春筍涌現(xiàn),其中魚龍混雜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很多人為了一時利潤鋌而走險,把自己名聲搞壞了,生意自然門可羅雀,也有人盲目接了一些在本地不受歡迎的貨,形成爛帳; 四、很多老一輩的農資人都是坐店等業(yè)務員來推薦產品,于是好產品不是輕易能接到手了。好產品就那么幾個,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你店經銷也是正常,即使你的店再大,我覺得,資金雄厚的經銷商還是應該主動出擊,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這樣才能保證你的利潤來源; 五、很多老農資人由于當時農資不開放,積累了一筆資金,有些人卻把它高高束住,不能讓錢生錢,而有些新銳看到機遇,想方設法搞到一些資金,通到自己聰明才智,闖出自己一片天地。 ——來自網友commandas 何以解憂:思路決定出路,如果不改變思路的話,無論是老農資人還是新農資人都會遭到市場的淘汰。 愛你彤彤:老農資人應該有新的市場觀念,不要在家等著顧客,而是主動推銷,改變以前的思想觀念。 王彭:外界環(huán)境在變,思維與行動就要隨之改變!市場經濟,變者為王! 炸醬面:這些也是新農資人應該借鑒跟注意的,大意失荊州,凡事從細節(jié)開始。 乘風破浪:墨守成規(guī),自然在信息化的時代中被邊緣化。與時俱進,緊跟時代,適時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優(yōu)化服務,在農資新一輪洗牌中,才有自己的發(fā)言權。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