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暴死的原因及治療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5115 | 回復數(shù):1

超級版主 發(fā)表于: 2010-10-2 23:4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黃鱔在自然環(huán)境中抗病力很強,是因為沒有人為造成的損傷。而黃鱔的體表一旦受傷后,就為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打開了大門。人工養(yǎng)殖高密度的黃鱔,在人為控制的環(huán)境下一時很難適應,必然產生應激反應。黃鱔自然繁殖率較低,而人工繁殖技術尚未過關,因此人工養(yǎng)鱔只能從市場上收購鱔苗。收來的黃鱔無論是籠捕還是電捕,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外傷,易發(fā)病。黃鱔一旦發(fā)病,一般藥物難以奏效。電捕鱔、籠捕鱔、藥捕鱔致傷是造成黃鱔養(yǎng)殖成活率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

  一、嚴把引種關。不收電捕鱔、藥捕鱔,對籠捕鱔中傷殘體弱以及肛門淡紅色的黃鱔堅決剔除。

  二、池塘消毒。黃鱔池必須用150×10-6至200×10-6生石灰徹底消毒。放養(yǎng)前鱔體用4%食鹽水消毒10分鐘左右。

  三、控制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養(yǎng)數(shù)量控制在100尾以內,以減少黃鱔的應激反應。

  四、加強飼喂。鱔餌以蚯蚓、蠅蛆、螺蚌肉及畜禽內臟等新鮮餌料為主,同時輔喂適量的麥麩、餅粕、瓜果等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一般洗凈后,用每公斤水加200毫克高錳酸鉀的溶液浸泡3分鐘,再用清水漂凈后投放在沉于水面下3厘米左右的餌料臺上。一般每天鮮餌投喂量為黃鱔體重的8%左右,干餌量為鮮餌的一半,嚴禁投喂被污染或腐敗變質的餌料。

  五、改善水質。黃鱔對氧氣的要求較高,水質要活。因此人工微流水養(yǎng)鱔,比較適合黃鱔養(yǎng)殖的生態(tài)要求。實現(xiàn)鱔蚓合養(yǎng),讓黃鱔攝食營養(yǎng)比較全面的蚯蚓餌料,增強抗病能力。

  六、遮蔭降溫防暑。黃鱔生長適溫為15-28℃。夏季水溫過高,黃鱔易中暑死亡,要在養(yǎng)鱔池中栽種水葫蘆、水花生等植物,同時在池的上方搭葡萄架、瓜架遮陽。
發(fā)表于: 2011-4-12 13:07:00 | 只看該作者
考 試成 績不好嗎?分 數(shù)不夠嗎?您是否因為成 績差或落榜了影響家庭對你的期望,使您或您的父母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面呢?是否覺得,面對成績單上的信 息 束手無策?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為你解決一切問題,一路領跑您的學 業(yè)!詳情請登陸永久域名: 服 務 熱 線:1 3 5 2 1 6 3 0 1 7 7客 服Q Q:8 8 0 8 1 5 3 1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