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5159 | 回復數:5
一、馬蹄的秧苗繁殖 1、秧田的準備 組培苗幼苗較弱、矮小,不能直接用于大田生產,必須經過二段育苗移植,培育多分蘗的壯苗才能移到大田。秧田最好選擇前茬種植水稻或其他作物的田塊,且平坦、肥沃、排灌方便的水田,每畝大田秧苗需一段秧田1平方米 ,二段秧田33平方米(5厘田),育苗前秧田結合整地消毒施足基肥,按每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7.5公斤*667=5000KG,過磷酸鈣0.1公斤(133斤/畝),石灰0.15公斤(200斤/畝)混合犁耙,如果沒有農家肥,一定要施足商品有機肥,加上復合肥,并增施磷肥,使土壤成泥糊狀,漚制一段時間待插。插前撿出或用茶麩殺滅福壽螺。 2、育苗時間和方法 組培苗一般在5月上旬開始育苗,每畝大田用小苗200株,一段育苗:一段秧田要分廂開溝,組培苗從培養(yǎng)袋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直接插植到一段田里。種植規(guī)格為7cm×7cm,每平方米育苗200株。插后要及時插竹片搭小拱棚蓋薄膜和遮陽網遮陽避雨,即雨天、陰涼天和晚上蓋薄膜,晴天蓋遮陽網,當秧苗生長成活后7至10 天方可拆去小拱棚。二段育苗:當秧苗長到15-20天,苗高10cm時帶土移苗到二段田,種植規(guī)格為40cm×40cm,盡量淺插。 3、秧田肥水管理 一段田插植后以濕潤為主,干濕交替,有利于組培苗發(fā)根。二段田植株分蘗時以淺水2~3cm為宜,以后隨著植株生長加快,逐步回水3~4cm。組培苗移栽7~10天,當幼苗返青后,每平方米施腐熟稀薄糞水2.5公斤,二段田移栽10天后,每33平方米施復合肥0.75公斤、尿素0.5公斤,隔10~15天施一次,移栽前10天停止施肥煉苗。在育苗過程中注意防治桿枯病和白粉病,可用治病白粉病和戊唑醇等,每隔10天噴一次,移植一周前噴一次送嫁藥,防治白螟可用毒死蜱顆粒劑撒施悶殺。 4、種植組培苗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選擇一代組培苗種植 一代組培苗能保持它的品種特性和優(yōu)勢,而二代組培苗有可能出現變異和分離,即使是種植二代組培苗,也必須用大個的球莖進行分株發(fā)苗種植,絕不能用二代小個球莖種植。 (2)嚴格除雜去劣 大批量生產馬蹄組培苗,難免產生個別的變異苗,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證組培苗的優(yōu)良品質,必須嚴格去除變異組培苗。因此在二段苗培育階段應定期認真做好去除變異苗的工作,否則插到大田后會出現葉狀莖矮化,細弱發(fā)黃,葉尖枯萎,呈現早衰,結果多,個小,質劣的現象。 馬蹄組培苗產生變異苗的癥狀:葉狀莖呈現淡綠色,矮小細弱,分株能力強,成叢狀分株,圍繞母株分株數多。 二、定植 1、大田準備 馬蹄田宜選擇肥沃疏松,底土堅實,耕層淺,排灌方便的水田種植。在前作收獲后及時整地,兩犁兩耙后施入基肥,每畝混合施用腐熟豬牛欄糞2500公斤或雞糞500公斤,磷肥50公斤,加上“火苗”基施寶2.4公斤,復合肥25公斤。耙平后使土松軟平整。 2、起苗 將馬蹄苗小心撥起,盡量不損傷植株和根莖。如果秧苗過長,可切去上部莖葉,留基部30-40厘米,并要當天起苗當天種植,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 3、定植 定植的時間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立秋,定植越早越有利于多分株、多結薺、結大薺。插植的密度和深淺根據定植的遲早和土壤深淺、肥力決定,若定植早、土層淺、田土肥,應稀植,株行距為40×43cm,畝栽4000株,入土8-10cm;反之,則應密植淺插,株行距為33×40cm,畝栽5000株,入土6-8cm。插植時,要順手將根旁泥土抹平,插完后回一層定根淺水促進成活。 三、田間管理 1、追肥 追肥應掌握“前穩(wěn)、中控、后攻”的原則,根據不同時期的生長發(fā)育進行施肥,(1)分蘗肥:定植后10天,每畝用復合肥15公斤或尿素7.5公斤,硫酸鉀7.5公斤點蔸。(2)分株肥:插后20天結合除草每畝用復合肥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硫酸鉀10公斤加上1.2公斤火苗基施寶。 (3)壯苗肥:9月初,每畝施入硫酸鉀復合肥25公斤、腐熟麩肥75-100公斤。 (4)結薺肥:9月20日左右,畝施硫酸鉀復合肥30-50公斤。 (5)球莖膨大肥:10月初,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30-50公斤。 施肥應結合管水進行,且根據不同的泥土酌情施肥,沙泥田應少施多次,大土泥田可多施。 2、管水 馬蹄的灌水應根據各生長期及施肥的不同而稍有區(qū)別,前期分蘗分株期要求淺水灌溉,保持2-3cm水層,中后期結薺膨大及施肥應淹深水5-7cm,在施分株肥和結薺肥前可采取短期脫水露田,露田的標準是:用手按有印而不沾泥,待有細裂縫時應立即灌深水,兩天后再施肥。后期停止施肥后15天,應經常灌跑馬水,水層降到2-3cm,當馬蹄苗自然干枯死亡應放干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3、病蟲害防治 危害馬蹄的病害主要有桿枯病、白粉病、枯萎病;蟲害主要有白螟。 (1)桿枯病 該病對頭年有病的重種田塊,偏施氮肥、密植的田塊,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產生流行,一般8月中旬開始發(fā)病,9月中、下旬進入高峰期,由于該病容易隨風、雨、水曼延傳播,因此,對該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插后20天開始用藥,隔10-15天用藥一次,直到發(fā)病高峰期過后停止,注意雨前、雨后用藥保護。藥劑可選用丙環(huán)唑、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氟硅唑等交替使用。 (2)白粉病 該病容易與桿枯病伴隨而生,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缺鉀的田塊容易發(fā)生,防治方法與用藥可與桿枯病相同外,藥物還可用三唑酮、腈菌唑、撲海因等進行防治。 (3)枯萎病 主要表現癥狀為青枯死苗,從種到收均可發(fā)生為害,頭年發(fā)生過該病的重種田塊容易發(fā)生。對該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一是選擇組培苗品種;二是土壤消毒:大田翻耕時,每畝施生石灰50-75公斤或用敵克松3公斤兌20倍細土撒施;三是發(fā)病期,選用噁·甲水+金甲靈花果多多+比希霸主+蕓苔素或用復酚硝酸鈉+撲海因進行防治。 (4)馬蹄紅尾 為生理性病害,癥狀為荸薺管狀葉出現紅尾不干苗或只干頂端一小節(jié)管狀葉,主要出現在種植多年的田塊,由于缺少硼、鋅等微量元素和有機質而引起。出現該癥狀的田塊應多施農家肥和生物有機肥,結合防病噴施葉面肥如腐殖酸葉面肥噴施。 (5)馬蹄花心 (6)白螟 以幼蟲鉆柱莖桿基部為害,大田發(fā)生第三、第四代,世代重疊,沒有明顯的發(fā)生高峰期。防治方法:發(fā)現田間白蛾多時,可選用殺蟲雙、樂斯本、銳勁特噴霧防治成蟲,7天后再撒施殺蟲雙或稻喜寶、毒死蜱顆粒劑,施藥時,田間應保持效深水層,以提高防效。 注意:在防治馬蹄病蟲害用藥時,配藥應加入農藥展著劑有機硅,以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效,同時添加葉面肥一起噴施。 |
火苗基施寶效果確實 不錯,反正在水稻和小麥上是得到了農民認可 ,至于 說在其它作物上,廠家的視頻 還沒傳上來吧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