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經銷商以后該怎么活?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3548 | 回復數(shù):0

農中仁者 發(fā)表于: 2015-9-15 15:27: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如今,農資經銷商單純靠產品吸引用戶變得越來越難,面對市場上囤積如山的貨源,任你巧舌如簧,任你為產品穿上名目繁多的馬甲,農民已經不再買賬,他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性。賣貨是經銷商賺取利潤的唯一來源,在產品泛濫的當下,我們還能靠什么生存?

曾經有兩個人關于“農資經銷商以后該怎么活?”這個話題做過激烈的辯論,我摘錄出來,作為各位中國農資聯(lián)盟網會員討論的依據(jù):

正方:“開方子”而不是“賣藥”
在農資嚴重供大于求的現(xiàn)狀下,單純賣產品確實已難以為繼,一天天慘烈的價格戰(zhàn)就是明證。這些年,所謂的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但能稱得上革命性的產品少之又少。既然產品同質化,那就只好在營銷上花樣翻新,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信任被透支:農民經過一波波的洗腦之后幡然醒悟,其實無論大小品牌,還是中外產品,本質上沒有太大區(qū)別。

靠產品打敗對手日益困難,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用服務而不是飲鴆止渴式的促銷來維系客情、帶動銷售成為必然。未來,農資店不應該只是“藥店”,而是要轉型為“醫(yī)院”,農民來你的農資店,不是因為在別處買不到產品,而是來尋求解決病蟲害或實現(xiàn)增產的一套處方,然后才會在你的農資店按方抓藥,購買所需要的農資產品或服務。

農資店的唯一服務對象就是農民,在農民的生產需求當中,權衡起來,農資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目前農民更迫切的需求是種植過程中的服務和農產品銷售。這里可開掘的空間其實很大,比如在種植環(huán)節(jié),農資店應該思考如何圍繞播種、施肥、澆水、噴藥等方面提供人力和產品上的服務;在售后環(huán)節(jié),農資經銷商比農民懂市場,資金實力更強,如果能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農資銷售還會是問題嗎?

農資流通領域正醞釀前所未有的變革,我們不能再停留于傳統(tǒng)的以賣產品為中心的競爭,沉溺于價格戰(zhàn)、賒銷、近乎“變態(tài)”的促銷等。種植大戶迅速崛起、品牌農業(yè)風起云涌、農資電商鋒芒初露……這些都在給農資經銷商探索新的經營模式提供機遇,未來屬于那些有志于改變落后種植方式和幫助農民實現(xiàn)富裕的有情懷的農資經銷商!

反方:賣產品大有文章可做
所有的商業(yè)行為都離不開產品,區(qū)別只是形態(tài)不同,就農資行業(yè)來說,要摒棄的不是賣產品,而是要改變賣產品的方式。
種地離不開農資,尋找和為農戶提供質量更好、價格更公道的農資產品,這是農資經銷商存在的首要價值,因為農民不是專業(yè)的農資采購者,在廠家和農民之間信息是不對稱的,而這正是農資經銷商發(fā)揮專業(yè)能力的地方。

固然,有余力的經銷商完全可以從單純的賣產品向農業(yè)下游滲透,比如包地或從事農產品收購加工等,但這很難成為所有人都能選擇的發(fā)展道路。一方面是受資金、團隊、能力等局限;另一方面,在高度發(fā)達的商業(yè)社會,專注是第一法則,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同樣能成功。

賣產品的時代不是已經終結了,恰恰相反,如何更科學地賣產品還有很多文章可做。這里不妨舉三個例子供讀者參考。一是會員制,將農民發(fā)展成為會員,會員將享有更物美價廉的農資;二是線上線下結合賣農資,現(xiàn)在農資電商勢頭很猛,加盟一家自己看好的電商平臺,依靠電商這個工具幫助銷售;三是賣套餐,為農民量身定制高產方案,過去賣單一的產品,現(xiàn)在基于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讓農民一站式購齊,顯然比單一的零售更富競爭力。

根據(jù)以上兩方的辯題,你們是否得出了經銷商到底該怎么活呢?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