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思考 [復制鏈接]

二維碼
發(fā)表于: 2015-11-16 09:0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種植玉米需要啥?
      秋去冬來,2015年種植季結束,進入到”貓冬”時節(jié)。賠與賺,貴與賤,悲與喜,都隨寒風凍結,成為冰封的記憶。而新一輪農業(yè)轉型大幕正徐徐開啟,硝煙已隱約可見。
      眼下,農民也冷靜下來,一面冷眼觀看農資經銷商的賣力表演,一面吃著免費提供的酒席,肚子里盤算著自己明年的打算,預付款揣在兜里,就是不外掏,人們在等待,在觀望,一切都在醞釀之中。一個土里刨食的營生,從熱到冷,從賺到賠,讓新農人們學聰明了。農業(yè),真的到了大轉折時刻,一切都將發(fā)生巨大變革!
      玉米,貴賤都是要種的。怎樣種地才能賺錢,卻是要好好看一看,仔細想一想。種玉米,都需要些啥,農民習慣是從前向后數(shù),下面我采取倒推方式,列出種玉米的十項需求:
      一.收糧問題。在玉米價格下跌形勢下,明年或將出現(xiàn)賣糧難。誰能解決回收問題,誰就具備了開啟農業(yè)全產業(yè)鏈的鑰匙,就有了集聚人脈的基礎。大農業(yè)時代,收儲難題考驗著企業(yè)的龍頭地位。
      二.糧質問題。因玉米質量不好,是賣不上高價的。只有糧質好,價格才能高,每斤高個二三分錢,一公頃就可增加四五百元的收入。提高糧食質量,也是增加玉米收入的新途徑。
      三.倉儲問題。秋天剛收獲時,水分大,價格低,烘干企業(yè)加工費用高,生產和加工兩頭都不滿,而農民一般又不具備倉儲能力。
      四.農機問題。機械收割已經取代人工收獲,收割機的本身質量和作業(yè)質量都不高,作業(yè)率低,收獲不及時,玉米損耗過大,影響產量。其次小型農機深松整地時達不到標準要求,對玉米根系發(fā)育,營養(yǎng)吸收,抗旱抗?jié),直到產量,都有大影響,F(xiàn)代農業(yè)和規(guī)模經營呼喚大農機的有力支持。
      五.種肥問題。在投入品上,農資選擇,使用技術,質量保證,事故索賠等方面,農民的被動地位十分明顯,他們沒有火眼金睛,是年年被忽悠的對象。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假劣農資坑農害農,吃虧上當無法避免,穩(wěn)產高產成為空談,農資市場管理成為死角。農民呼喚良心企業(yè),土地盼望好種好肥。
      六.植保問題。雖然玉米抗逆能力強,但近年來威脅玉米生長安全,造成減產減收的病蟲害日趨嚴重。綜合減產幅度在10%左右,是制約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在規(guī)模經營時必須認真解決。
      植保問題主要有下面幾點:
      1.葉面肥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三到四次噴施,增產幅度在15%以上;
      2.大斑病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特殊氣象條件下,一些品種減產幅度較大;
      3.玉米螟.粘蟲等害蟲也呈高發(fā)生狀態(tài);
      4.除草劑是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措施,已經在玉米生產中廣泛應用。
      以上四點都離不開優(yōu)良植保機械和防治產品,如果技術到位,防治及時,增產率在25%以上。看似簡單的事情,在戶營經濟狀態(tài)下,卻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七.成本問題。投入產出比,是衡量農業(yè)生產現(xiàn)代化和高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數(shù)據(jù)。
      降低投入,增加產量,是抵御種糧虧損風險的唯一手段。規(guī)模經營生產,改變了經營者在市場中的從屬地位,具有了主動權和話語權,降成本升效益,才能應對市場風險和氣候影響。
      目前看,投入品成本綜合降低15%,是可實現(xiàn)的目標。
      八.產量問題。決定玉米產量的因素,從種子肥料,從天上到土里,從刮風到下雨,從天災到人禍,從病害到蟲害,從農機到人工,無一不起重要作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足以讓玉米減產,甚至絕產。
      產量問題涉及到生產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管理,氣候,技術,種肥藥質量等,需要逐一制定解決方案。
      九.技術問題。隨著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的全面展開,人人都能種地的時代即將結束,半吊子農民將退出種地行列。會種地,懂技術,有情懷的新農人走上歷史舞臺。他們將主宰從今往后十幾年的現(xiàn)代化農業(yè)經營時代。
      農業(yè)技術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半吊子最可怕。要像大工業(yè)生產一樣,從學徒開始,到技工出徒畢業(yè),產前的生產技能培訓極為重要。帶證上崗,是參與規(guī)模生產的基本要求。
      十.管理問題。實現(xiàn)糧食高效益的產出目標,首先要建立先進的管理體系和機制。網絡化程序管理,網格化崗位定位,人人有崗,崗崗有責,獎懲分明,利益共享,是現(xiàn)代化管理制度的體現(xiàn)。
      土地是個沉默寡言的老人。糧食生產,其實就是人與土地的對話!參與雙方都有發(fā)言的機會,而土地直接用產量說話,用產量給參與者的言行打分。
      玉米的輝煌時代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給每一個參與者提供了施展抱負的良機。要賺錢,先要有賺錢的本事;要高產,先要有高產的技術;要效益,先要有高效的組織體系。
      因玉米,這個冬天將不平常!

發(fā)表于: 2015-11-17 09:10:36 | 只看該作者
好文
發(fā)表于: 2016-1-8 10:36:54 | 只看該作者
挺全面的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