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壓境,農資經銷商當如何蛻變?(上)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3490 | 回復數:0

聯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6-7-26 10:5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后,目前我國農資行業(yè)面臨需求不振、同質化競爭加劇等許多挑戰(zhàn)。越來越多的農資經銷商紛紛感慨農資行業(yè)太不好干了:利潤越來越低,投資越來越高;廠家越來越摳,顧客越來越刁;產品越來越多,掙得越來越少……。

誠然,現在的大環(huán)境的確不好,但是仍不缺乏做的好的同行!只有痛定思痛,重新審視自我,鳳凰涅槃,才能突破困局,完成華美的蛻變。

那么農資經銷商怎么做才能實現完美的蛻變呢?

一、讓自己更專業(yè)。農資行業(yè)是一個特殊的行業(yè),農藥、化肥種子都屬于特殊商品。農資經銷商應當具備一定的相關專業(yè)知識才有資格經營農資,才能更好的為農民服務。尤其在蔬菜、果樹種植集中的地方,那些植保、土肥專業(yè)知識豐富的經銷商做的都是佼佼者。因為專業(yè),不花冤枉錢,才取得了果農、菜農的信賴。

但是,由于開辦農資店的門檻太低,大多數農資經銷商中真正懂農資、懂技術的人并不多。不懂也不學,甚至不懂裝懂的也大有人在。這不,朱經理就是這樣的人。近年來他的家鄉(xiāng)發(fā)展了上千畝蔬菜大棚。瞅準機會、抓住時機,朱經理在鄉(xiāng)鎮(zhèn)上開了大豐收農資店。朱經理雖然對肥料略懂一點,但是對農藥卻是一竅不通。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賣農藥,因為如果碰見不懂的問題,他就給生產廠家打電話詢問,然后一知半解地拿給菜農去用。有時候瞎貓碰見死耗子把病治住了,但更多的時候由于不對路把蔬菜打出藥害。每每這個時候菜農氣呼呼地找上門來要求賠償,朱經理總是笑呵呵地應了,賠就賠唄。要么賠給農戶一二百元,要么送給農戶一袋沖施肥。心想打壞了是因為咱自己不懂啊,邊干邊摸索權當繳學費了。有一天一位老農氣沖沖的闖進店里,把蔬菜病葉往柜臺上一扔,沖著朱經理就吼:打壞了,快賠錢!朱經理自知理虧剛想著應允下來,沒想到朱經理老婆卻看出來了端倪:咦,老朱,不對啊,這人面生的很,好像沒有在咱們這里買過藥!老婆這么一提醒,老朱也發(fā)覺不對勁兒。是啊,這幾天怎么多了好幾位來他這里說:藥把茄子打壞了要他賠償的呢,平時沒這么多啊。然后他問:大叔,你是哪村的?你啥時候來我這里買的藥啊,花了多少錢……。孰料,那老頭竟然扭頭出門蹬車子跑了。朱經理這是才明白,原來這是陌生的菜農知道自己不懂來詐騙的。碰見這事他也只能搖頭苦笑,皆是因為自己不懂農藥啊!

二、學會聯合  
聯合上游廠家。
每個企業(yè)為了開發(fā)一個市場都會有不同的市場開發(fā)方案,無論怎樣的市場開發(fā)方案都會有對農資經銷商的扶持力度。而你能爭取到多大程度的支持就要看你自己怎運作了。

陳經理是青島地區(qū)某縣的一位基層農資零售商。看到別的批發(fā)商代理肥料掙不少錢,自己也想跳出零售干代理?墒浅怂陨肀容^勤快之外好像其他資金、人員、車輛、渠道等方面都不太具備做代理的條件。怎么辦呢?陳經理沒有氣餒,做不了大品牌代理我可以做新品牌代理嘛。經過一番考量,陳經理確定了一家新生生物菌肥企業(yè)作為爭取對象,而這家新生企業(yè)也正考慮如何在這個縣找代理商呢。經過幾番溝通交流,陳經理如愿做了這家企業(yè)產品的總代理,在廠家大力配合支持下,不但順利地打開了該縣的市場,而且達到了年銷3000多噸的銷量。

那么,作為農資經銷商尤其是各方面實力有所欠缺的農資經銷商來講,怎樣做才能最大程度地爭取到廠家的支持呢?

首先,你和廠家表達出合作的誠懇態(tài)度。表明你要全力以赴地要和廠家做好當地的市場,同甘苦,共進退;共同做好當地市場。

其次,拿出你自己的詳細運作方案計劃,越詳細越好,和廠家的方案做有機的結合和互補,契合點越多,雙方合作的成功性更大。

第三,把你的困難擺在當面,提出明確的支持要求,是要人員支持還是車輛支持?是要政策支持還是鋪貨支持等;企業(yè)越了解你越會給你更需要的支持。

第四,如是要求廠家對你鋪貨支持的話,還要進一步明確你的目標完成銷量、鋪貨的數度、以及明確的還款計劃日期等。言而有信,遵守承諾。這一點尤為重要.

農資經銷商應該了解廠家的心態(tài),大多數廠家是不怕在經銷商身上和市場上花錢的,但是廠家考慮一點一一那就是錢要花的值;鋪貨沒問題,問題是不能有風險,貨款及時回收一定要有保證。這就是廠家講究的“投入產出比”,爭取到廠家的大力支持后,以后的事就好辦多了。

聯合中游。
聯合中游就是把和你平級對等的經銷商聯合起來形成聯盟,F在區(qū)域為王、一支獨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同行之間肯定存在競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競爭不是誰把誰干掉,而是誰成就了誰?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一一這是當下同行之間相處的一種趨勢。賒賬難、要賬難,這是一個存在多年的詬病,眾多農資經銷商都深受其害可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改觀呢?

“如果大家都不賒銷都做現款,那么破解賒賬難的魔咒就不難破除”。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為什么執(zhí)行起來就這么難呢?難就難在經銷商之間各自為戰(zhàn)相互提防不能形成聯盟。大家都在想,如果我開始不賒賬而其他同行賒賬的話,我的客戶不都流失到他那里去了嗎?同行之間求同存異,同進同退,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不但在化解賒銷詬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在抵御風險、共同培育市場方面也有很大的益處。

聯合下游。
隨著土地流轉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土地集中在了一些種植大戶、農場主、合作社的手里。他們不同于一般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種植戶。他們掌握著剛需,他們更專業(yè),他們更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對于購買農資來說,想必農資經銷商更有主動權,把他們搞定對于占有市場、提高農資產品銷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么農資經銷商怎么做才能搞定這些下游的客戶呢?

第一、幫他制定作物高產方案,降低他的種植養(yǎng)殖風險;

第二、提高農資產品的性價比,降低他的投入資料成本;

第三、一對一結合精準營銷,提供專業(yè)化的精準服務;

第四、提高附加值,不但幫他種養(yǎng)的好,更要幫他賣的好。

三、優(yōu)化與割舍。
我們無論到哪家農資經銷商門店上,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農資產品琳瑯滿目,農資經銷商的“貨要賣全”的思想觀點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咋一想是這么個道理,但是越揣摩越感覺不對味:貨全的含義難道就是產品的雜亂無序的重復和堆積嗎?


細品各農資經銷商的門店,同類產品一抓一大把,但大多是毫無特色和競爭力的馬路貨。我們要想做好自己的農資生意,就要規(guī)劃好自己的產品線: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哪些是主盈利?哪些是次盈利?主次分明,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雜無頭緒。根據自己所在地作物種植的品類優(yōu)化出1-2套高產套餐方案再盡心推廣,就會提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優(yōu)化自己經營的產品結構時,肯定有一部分產品被清除門店,甚至包括一些“賣的還行”的農資產品。這時有的農資經銷商可能會心存不舍,認為這個產品雖然銷量不大但是利潤還行,或者利潤不大但是買它的老百姓還比較多。一句話,就是目前尚存些許優(yōu)勢的產品難以割舍。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優(yōu)化產品的目的是更好地整合產品資源,完善產品結構,打包促進當地作物的生長需要?剂慨a品時考量的因素是這個產品能不能和其他的產品形成互補和促進,而不是單一的產品盈利高低和銷量多少。

需要優(yōu)化的不只是所經營的產品,還有農資經銷商的其他商業(yè)行業(yè)行為。有的經銷商做著農資的同時,還在做著酒店、KTV、房地產甚至民間借貸。且不說風險利潤各有幾何,但就“隔行如隔山”就能分散你的財力物力人力。多種經營并非不可,但是一定要做你熟悉的或者相關聯的行業(yè),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貪多,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張保印老師)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